太陽升起就有錢賺,它創太陽能板投資商模比定存還香

經濟日報 2022-07-13

綠色能源轉型對一般民眾來說,是件遙不可及的事,但現在你卻可以輕鬆參與它!

 

為了讓民眾也能認購太陽能板,打造公民電廠,參與綠色能源商機,陽光伏特家推出了全台第一個綠能投資平台,創立至今,與群眾共同完成了430座公民電廠,交易量超過4億元,今年6月,更推出全台首創中小企業綠電採購平台,提供綠電現貨,協助中小企業簡化採購流程。

 

陽光伏特家成立於2016年,為台灣第一家販售綠電的公司,2019年曾獲台灣首張「再生能源售電業」執照的業者,目前以「全民電廠平台」作為營收主力,讓一般民眾可以小額參與太陽能板投資,以低資金門檻協助民眾成為電廠合夥人,讓消費者也能成為電力生產者。

 

另外,因應政策、國際供應鏈及ESG需求,陽光伏特家也推出國內首創中小企業綠電採購平台,為企業導入綠電、購買憑證,甚至創造公益綠電,同時也為國內發電業者轉售綠電,創造多邊綠電交易,促進市場發展,讓綠電更具價值。

 

有錢出錢 有屋頂出屋頂

 

 

陽光伏特家的三位創辦人分別來自商業、社會科學與資訊工程等不同背景,創辦人兼執行長馮嘯儒說,雖然大家來自不同背景,但理念都相同,創立陽光伏特家的想法很單純,就是要讓綠能普及、普惠大眾,所以一開始用全民電廠的題目來當作創業的主軸,讓大家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,甚至是有屋頂出屋頂。

 

馮嘯儒說,太陽能電廠的投資動輒數千萬,甚至破億,普通民眾根本難以介入投資,即便有資金,在專業知識、維運及售電方面皆不足。雖然綠電是為鼓勵每個人都可以生產,為永續盡一份力,但實際上並沒有惠及社會大眾。

 

「全民電廠平台」可以讓一般民眾以每片太陽能板為單位進行投資,電力則以固定價格賣給電力公司後,可享有20年5-7%內部報酬率的售電收入,每兩個月電費回收就會直接進到投資人的指定銀行帳戶內,除了讓大眾參與能源轉型,也能共享綠色商機。

 

馮嘯儒表示,從創業的第一天起,陽光伏特家就已將ESG作為公司重要核心,以及未來發展的指引準則來推動營運,ESG其實是透過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這三個面向的規範或指引,讓環境未來可避免因過度發展所造成的危害,以及避免公司的商業運營遭受危機。「與其說陽光伏特家推動企業ESG,不如說是ESG三方面的指引,一步步的帶領陽光伏特家團隊走到今天」。

 

馮嘯儒說,實踐ESG不光是公司本身而已,而是要將社會影響力的槓桿開到最大,讓陽光伏特家的利害關係人,透過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實踐自身的ESG,量體越大越廣即可發揮最大影響力。

 

過去也有很多太陽能案場一開案就立馬被秒殺,甚至有消費者一次投資300塊太陽能板,雖然立意良善,但對馮嘯儒來說,這樣反而讓有能力參與電廠的民眾喪失機會,只有將市場燒大才能對社會發揮最大的影響力。

中小企業也能輕鬆買到綠電

2019年下半年,陽光伏特家拿到第一張再生能源授電業執照,當時馮嘯儒就在思考,除了全民參與能源電廠的建置之外,陽光伏特家在綠電市場交易上,還能做哪些事?

 

很快地,他注意到,隨著ESG政策愈加明朗,不少中小企業雖有心轉型,但在購買綠電上卻是窒礙難行。馮嘯儒解釋,綠電交易市場並不是簡單的想買多少電,業者就能馬上提供,畢竟電力不像批發零售一樣有庫存的概念,不可能今天買明天賣,且以目前電力市場來看,儲能的經濟效益也不大。

 

也就是說,如果沒有庫存概念,就表示電力當下的生產及需求必須匹配,以往在綠電販售上,通常是一個電廠配一個用戶,但用戶不一定能夠百分百可使用,所以陽光伏特家以多對多的方式提高匹配率,這樣一來綠電的供給、需求才能近趨平衡。

 

然而,購買綠電需要一定的技術及知識門檻,對大型用電戶的企業來說,資源夠多,配置能源團隊不成問題,可是對於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,不可能專門配置團隊開發再生能源,規模及需求不大的情況下,中小企業基本上難以取得綠電。

 

所以陽光伏特家推動不斷推動綠能普及,除了讓全民在彈指之間參與能源轉型,也協助更多中小企業購買綠電,透過陽光伏特家平台可做多對多媒合,針對電廠、客戶個別需求不同進而截長補短,電力可調度的彈性也更高。

 

依據台灣中小企業平均月用電為5,000度,陽光伏特家打造每月500度綠電微型方案,最快1個月內就可轉供,並達成使用10%綠電的「RE10」目標,未來逐步邁向RE100(100%使用再生能源)願景。

 

馮嘯儒也說,普通企業可能購買綠電,從尋找、建置到順利運作,大約需要1-2年的時間,甚至有些企業連找都找不到,而現行500度綠電微型方案,除了讓中小企業更簡單買到綠電外,其實也是加深了陽光伏特家商業模式的厚度,當供給、需求愈多元,調度、搓和能力就愈強,除有助實現綠電普及,對採購平台也更有正向影響。

閱讀全文 →

其他媒體報導